這次真的不一樣...
此次全球經濟衰退沒有前例可循,接下來情勢會如何演變也沒有腳本可以參考。一般而言,經濟衰退的肇因不外乎是因為在景氣擴張的階段,經濟活動與/或金融市場失衡的問題日積月累,且貨幣政策常在景氣循環末期開始緊縮-有時再加上油價大幅上漲,最終引發經濟衰退。
然而,這次的情況截然不同,因為造成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並非來自經濟面或是金融市場,完全是外部的衝擊所致:從今年初開始,具備高度傳染力的新冠肺炎在全球化的世界快速蔓延。從多國面臨嚴峻的公衛危機可知,未來幾週、幾個月,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使得許多國家的醫療體系出現難以負荷的危機。
為了抑制疫情進一步散播,多數國家在第一時間採取積極的手段,限制各種經濟與社交活動,導致許多西方國家的經濟產出與需求從3月下旬開始出現大幅萎縮的現象(例如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大幅下滑,請參閱圖一),且近期內這些限制經濟與社交活動的政策不僅會延續下去、甚至還會加大力道。因此,為了避免疫情越演越烈,各國政府不得不下令暫時停止部分經濟活動,也造就史上頭一遭因政府命令而引發的經濟衰退。
儘管史上為期最長的景氣擴張循環可能已在3月份畫下句點,但是此次多數已開發國家並未出現嚴重的經濟失衡問題:相較於過往的景氣循環,此次消費者較為理性,企業未過度擴充產能,房市並未過熱-只有少數幾個例外,且通膨大多穩定維持在低檔。一旦疫情獲得控制,這些有利因素將會助長、而非阻礙經濟復甦的腳步。
儘管如此,由於美國企業的財務槓桿已大幅攀升-尤其是風險較高、景氣敏感度較顯著的企業,因此金融市場失衡的壓力仍不斷累積,我們亦無法等閒視之。我們將在後續章節進一步說明金融市場失衡可能帶來的下檔風險。
...經濟刺激政策也不同於以往
不同於過去的經濟危機,這次各國以前所未見的速度與規模推出貨幣與財政刺激政策。各國政府可謂用盡所有方法,設法阻止眼前的經濟衰退演變為長期的經濟蕭條,避免大量企業倒閉與大批民眾長期失業。
各國央行亦進一步採取行動,現在不僅作為銀行的最後放款人,未來也將透過各種放款計畫與資產收購計畫,逐漸成為其他金融中介機構、甚至是非金融企業的最後放款人。此外,央行透過幾近零利率或負利率政策(圖二),以及大規模收購政府公債等方式做為財政刺激政策的支撐。
然而,齊心協力似乎從來就不是歐元區政府的強項。儘管一開始的政策溝通不良,但是歐洲央行隨後推出更加完備的政策架構,以免歐元區陷入重度經濟衰退之後無計可施,同時呼籲各國必須採取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方案。
多個歐元區政府已快速採取行動,解決流動性與償債能力的問題,例如大舉對企業貸款提供擔保、延遲企業與個人繳稅期限、並配合央行的放款計畫(並非所有國家都採取上述每一項計畫)。許多國家亦透過各種管道對一般家戶與企業提供所得補貼。
許多國家目前推出的財政刺激法案已超越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規模,且未來幾個月料將發佈更多的刺激措施。
為了對抗疫情蔓延,全球主要國家下令暫停各項經濟活動,加上近期剛宣佈的各種補助或上放款計畫要再等上一段時間才能實現,因此全球經濟陷入重度衰退已無法避免。儘管如此,各國推出的大規模財政刺激方案應可避免全球經濟陷入蕭條,並在各種經濟活動上的抗疫禁令解除後提供經濟復甦所需的支持力道。
一如前述歐洲央行面臨的難題,歐元區的體制同樣會使得財政刺激政策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且中、短期的效果也可能面臨變數。畢竟,相較於歐元區的多頭馬車,一個央行搭配一個財政部才能更容易地統合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
週期市場展望:從創傷逐漸復原
各國迅速推出大規模的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加上實體經濟並未出現嚴重的失衡問題,毋須長期整頓經濟體質,因此我們預期即便各種抗疫禁令在短期內對全球經濟帶來嚴峻考驗,但是隨著疫情獲得控制與各項禁令解除,接下來的6到12個月全球經濟可望逐漸復原。
儘管如此,我們的基本預測認為全球經濟將呈現U型、而比較不是V型復甦(圖三),因為各種限制經濟活動的措施只會漸進地解除,且不同產業與區域的解除速度也不盡相同。此外,要修復供應鏈與克服物流及交通運輸的瓶頸也需花上一段時間。故此,目前全球經濟活動正大幅萎縮(目前正處於U型左側的直線向下階段),我們預期在疫情獲得控制之後,全球經濟活動將在U型的底部維持幾個月的時間,隨後在財政與貨幣政策的支持下,經濟產出與需求才能回到較為正常的水準(U型右側直線向上階段)。
我們預計將在未來幾週針對主要國家的經濟成長前景發布更加詳盡的預測報告。
風險:長期成長停滯,或是復甦後再度衰退
我們預期未來6到12個月全球經濟將呈現U型復甦,但是其中仍可能面臨兩大風險:經濟活動呈現L型的長期停滯,或是復甦後再度衰退-意即W型的走勢。有哪些因素可能會使得我們面臨這兩種更加嚴峻的經濟情勢呢?第一,疫情是否獲得控制。第二,那些背負高度財務槓桿、景氣敏感度高、且無法直接取得央行或/與政府援助的企業是否爆發倒閉潮。
目前,各界普遍預期眼前的防疫禁令料將維持6到8週左右的時間。然而,倘若這些措施無法大幅減緩疫情的擴散,屆時防疫禁令延續的時間可能比預期更久。在此情況下,經濟活動將長期停擺,許多財務槓桿較高的景氣循環企業可能會倒閉,進而對就業市場與消費需求帶來負面的影響。
相反地,假設防疫措施奏效,各種防疫禁令解除並帶動經濟回溫,但是下半年難保不會出現第二波疫情,並使得經濟活動再度停擺。一旦經濟活動再度停擺,那些挺過第一波經濟衰退的景氣循環企業可能無法躲過第二波倒閉的命運,進而擴大企業倒閉的浪潮。
理論上,V型經濟復甦並非不可能,但是目前我們並未對此寄予厚望,因為除了經濟刺激政策需奏效之外,更重要的是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法必須有所突破,且醫療與防疫能量必須提升到足以因應當前疫情危機的程度,屆時我們才有機會看到V型的經濟復甦。
一窺疫情過後的世界
資本市場看的永遠是未來,因此現在思考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帶來的長期影響一點也不嫌早。即便我們能夠避免較為不利的經濟復甦情境(L型與W型),並一如我們預期地進入「逐漸復原」的U型復甦,新冠肺炎疫情仍可能對全球經濟帶來一些難以抹滅的影響,因此投資人不得不及早開始思考因應對策。
首先,全球化可能會加速開倒車,因為企業將試著簡化全球供應鏈,藉此避免貿易戰爭的影響,或是天災人禍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此外,各國政府可能會以公共衛生為由,進一步限制國際貿易、旅遊、以及人口遷徙。故此,對於極度仰賴國際貿易與旅遊的企業、產業、與國家而言,商業模式可能將受到更為長期的影響。
其次,此次疫情危機過後,公私部門負債可能會大幅攀升,並進一步削弱央行的獨立性,因為貨幣政策將形同財政政策一般,開始左右非金融企業的資源分配,同時央行還得設法壓低政府的償債負擔。一般而言,央行抑制名目殖利率上升,通常會導致通膨攀升、實質殖利率下降。倘若貨幣政策一再為了配合財政政策而壓低利率水準,且疫情過後各國若持續擴張財政支出,屆時通膨可能會遠遠超出目前市場預估的水準。
第三,此次疫情危機過後,許多家戶的負債可能會增加,民眾將面臨嚴重的收入損失與/或失業問題。故此,民眾可能會預防性地增加儲蓄,將錢投入相對低風險的現金與債券投資部位。此外,我們預期許多家庭將設法減輕房貸,藉此增加房屋的權益價值。屆時,原本就已氾濫的私部門儲蓄可能會進一步增加,投資人可能要準備迎接「新中性2.0」的到來,亦即實質利率將長期維持在更低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