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供應彈性有限,大宗商品今夏危機四伏

大宗商品供給面吃緊,不僅危及全球經濟,亦導致通膨風險居高不下。

2022年初,在需求復甦與連年產能投資不足的情況下,大宗商品市場普遍走升。之後爆發烏俄戰爭,不僅加速大宗商品的漲價趨勢,也凸顯出大宗商品產業有必要啟動大規模的投資週期,以因應未來的能源需求,並解決氣候變遷與供給安全等問題。

有鑑於先前治理欠佳與環境考量,大宗商品產業對於供給短缺的因應對策比疫前的預期更加溫和。我們目前的擔憂在於,倘若能源供給再度中斷,或北美農作收成期歉收,則短期已無產能可以增加供給,屆時將得進行需求配給 (demand rationing)。簡單來說,許多大宗商品市場今年夏季的供給態勢如履薄冰,萬一農作歉收或能源供應進一步緊縮,則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飆升。

供給面因素牽動能源市場前景

短短幾年前,原油價格只要達每桶80美元的水準,就足以推升北美產量,使之符合需求成長趨勢。而2022年,原油價格漲到了100美元以上,但我們研判,業者的資本支出將持續比2018年水準低約15%,而產量成長率亦預計僅及先前水準的一半。

成長減緩與供給彈性降低的原因眾多:1) 企業治理不善,導致投資人把關注焦點放在投資報酬率,報酬率的重要性超越產量成長,企業也就此順勢而為;2) 美國在州與地方層級出現環保反對聲浪,有效抑制產能成長,尤其是在富含溼性天然氣 (wet gas) 的阿帕拉契山脈 (Appalachia) 中部地區;3) 氣候相關憂患漸增,致使未來10年或20年的需求籠罩更多變數,業者不願為長期計畫投注資金。此外,全球能源產業過去幾年投資不足,大幅壓縮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PEC) 及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夥伴國 (OPEC+) 的產能,這個問題在俄羅斯石油供給中斷前便已存在。簡單來說,由於先前投資不足致使剩餘產能有限,再加上後續的投資對策保守,導致目前的能源緊縮問題更難解決。能源供給議題在歐洲尤其明顯;歐洲的電力與天然氣供給缺乏彈性,促使兩者價格衝至歷史高點。

農耕季節充斥挑戰

跟能源市場態勢一樣,早在烏俄戰爭之前,全球與美國的農業庫存已經逐漸降低,原因包括:整體市場需求復甦;農耕成本攀升;主要耕作區域的氣候惡劣致使產量不足。在此背景下,烏克蘭的農作物突然無法出口 (尤其是小麥、玉米與植物油),加上俄羅斯礙於戰事相關的貿易融資、銀行業務與物流等問題,出口量亦大幅萎縮,導致農作物價格進一步劇烈震盪。

可惜的是,除了價格導向的需求配給之外,並無其他明顯機制能夠平衡市場供需。但隨著許多農產與糧食進口大國的庫存降低,貿易保護主義興起,今年是否會進行需求配給,不確定性看來非常高。儘管合乎國內供給安全考量,但限制出口和建立戰略農作物儲備等舉措,可能只會加重短期庫存壓力。

由於每年的農產週期相對較短,且產區高度分散,往年出現供給利空事件時,衝擊往往相對短暫,因為氣候終究會恢復常態,而高價現象也會激勵農家擴大生產。相較於2021年到目前面臨的種種全球議題,今年底前、乃至於明年的氣候因素確實可能帶來更少衝擊,進而減緩一定程度的市場壓力。然而,在農耕成本創歷史新高、許多國家的多餘耕地有限、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的背景下,農產品價格恐將持續高於過去10年的水準;且隨著氣候與地緣政治肥尾風險日益加劇,農業料將維持高度波動格局。

需求存在減緩隱憂,但仍屬可控範圍

雖然原油的實際與名目價格尚未寫下新高,但汽油與柴油價格已創歷史新高。此外,對幾乎所有非使用美元的消費者而言,燃料成本已遠高於先前高點。食品價格亦是如此。兩者交互影響下,實質所得日益減少,大宗商品成本占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比重則逐漸逼近歷史高點。面對此種大環境,我們預計需求將會減緩。然而,排除全球南方國家(Global South),民眾從疫情期間累積至今的儲蓄,有助於抵銷所得縮水對服務與旅遊產業的衝擊;該兩者為主要的運輸燃料需求提供支撐力道。此外,考量食品與能源市場態勢脆弱,我們預期關鍵物資將出現囤積現象,導致問題更嚴重。最後,儘管歐洲似乎終於意識到天然氣供給的風險,但全球有太多國家陸續減稅和提供補貼,只求協助消費者度過難關,卻反而削弱了價格信號效應,無助於促動消費者改變行為。隨著疫情對經濟態勢造成各種不同的影響,世界正經歷我們前所未見的轉型過程,需求究竟會消失多少,仍是未知數。

大宗商品價格是通膨與整體資產價格的主要風險

當前態勢無疑加深了投資難度,尤其投資人一方面擔心高通膨,一方面又擔心此時進場布局大宗商品週期為時已晚。我們對第二個顧慮感同身受,畢竟許多大宗商品投資人過去20年的成績好壞參半。

然而,有鑑於未來幾年的資產價格將深受通膨影響,加上氣候與地緣政治衍生出可觀的供給風險,大宗商品可能會加速漲價以抑制需求,因此我們認為,投資人配置大宗商品或多元資產通膨策略,應有利於補強傳統的股債投資組合。此外,大宗商品指數目前存在將近15%的正利差 (1年期遠期價格較現貨價低15%),大幅降低布局大宗商品的障礙,從許多方面而言,投資人得以在規避資產市場的重大風險之際,還享有報酬機會。

作者

Greg E. Sharenow

實體資產投資組合經理人

Lewis Hagedorn

大宗商品投資組合經理人

相關文章

注意

所有投資均有風險且可能造成損失。大宗商品存在較高風險,包括市場、政治、監管和自然狀況等風險,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人。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及大宗商品連結型衍生性商品可能涉及若干成本與風險,例如流動性、利率、市場、信用、管理,以及無法以最有利的價格平倉的風險。大宗商品連結型衍生性工具可能涉及額外的成本與風險,例如大宗商品指數波動性變動,或影響特定產業或大宗商品的因素變動,例如乾旱、水患、天氣、家畜疾病、禁運、關稅,以及國際經濟、政治、法規等因素。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損失金額可能大於原始投資金額。

文中所有預測、估計及特定資訊均得自專有研究結果,不應視同投資建議,或對任何特定證券、策略或投資產品之推薦。概不保證必能達到文中所述的投資表現。

有關金融市場趨勢或投資組合策略的陳述與聲明,均以當前市況為準,市場狀況仍將有所波動。概不保證相關投資策略必然適用於任何市況,或適合所有投資人。個別投資人應自行評估個人長期投資能力,尤其是在市場下跌期間。展望及策略有可能變動,恕不另行通知。

新冠肺炎疫情對信用市場與全球經濟活動的長期衝擊仍舊不明朗,因為相關療法研發、政府對策與其他經濟因素等事件將隨時間演變。此處所表達之觀點係截至所示日期,且可能無法反映金融市場近況。

尾部事件無法預測,故投資與尾部事件發生相連結的工具屬於投機行為。

PIMCO不提供法律或稅務建議。請諮詢您的稅務和/或法律顧問,以釐清具體的稅務或法律問題與疑慮。

PIMCO僅向符合資格的機構、金融中介機構及機構投資人提供服務。個別投資人應諮詢財務專業意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做出最適合的投資選擇。本資料包含作者見解,但未必完全合乎 PIMCO 看法,相關見解可能有所異動,恕不另行通知。本資料之發布僅供資訊參考之用,不應視同投資建議,亦不得視為推薦任何特定證券、策略或投資產品。本文資訊均得自經研判為可靠之來源,惟不保證必然正確無誤。未經明文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或在其他刊物引述本資料的任何內容。PIMCO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P.在美國和全球各地的商標。品浩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P.在亞洲各地的註冊商標。©2022, PIM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