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決定:兩種思考模式 作重大決定時,你會訴諸直覺還是講究分析?這個區分很重要,因為如果能夠了解作決定的背後原理,有助於我們作出更好的選擇。對此,Daniel Kahneman(康納曼)在巨著《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提供了精闢觀點。康納曼在書中指出,決策並非完全建立在有意識的理性思維。他提出兩個不同的思維方式。一個是即時迅速的「系統一」,由直覺和經驗所主導;另一個是慢條斯理的「系統二」,以深思熟慮和邏輯為主。問題是,即使我們自認是根據理性在作決定,但許多選擇仍然受到系統一的信念、偏誤與直覺所主宰。 系統一:直覺 你是否曾經彷彿「自動導航」般的開車,事後對這個過程完全沒有記憶?如果你是開車老手,這種狀況可能發生在你的日常交通路線,例如通勤或到雜貨店買東西。這個過程不需要策略性思考,因為開在這條路是之前就學習過的行為。系統一的思維包括深植的記憶,幫你完成工作。正因為如此,康納曼將系統一歸類為「快思」。這樣的思考是自動或憑直覺完成,幾乎不需要付出心力。我們使用系統一解答簡單的數學算式,例如2+2,或回答英文詞「bread and......」接下來的詞彙是「butter」。這樣的思維很有效果,直覺取向,但也是情緒化的、沒有耐心的、衝動的。 系統一的作用龐大,幾乎影響大大小小的決定,我們對它的依賴程度遠超過我們所認知。我們最常使用系統一–因為它有效率,且通常在我們意識到之前便已做好決定。系統一的影響力有個缺點,那就是它不會注意它不懂的事。不妨把它想成是「妄下定論」的心智系統–因此容易出現偏誤與系統性錯誤。有些決定需要交給速度較慢、講究邏輯的系統二,但如果我們還是交給系統一處理,就會有問題。 系統二:分析 相對於系統一是快速思考,系統二是慢速思考。過程理性、講究方法,而且謹慎為之。需要複雜的思考行為時,系統二就會開始作用。不妨這麼看:系統一讓你如「自動導航」般開車到上班地點,到了目的地後,系統二讓你把車子鑽進狹窄的車位。系統二要我們緩一緩,更有意識地思考。系統二的缺點是過程較慢,需要花費心思,因此同時解決多個複雜問題變成很有挑戰性,甚至做不到。 舉例而言,悠閒走在路上(系統一的活動),你可以算出17乘24是多少(系統二的活動)。但如果加快步伐,慢跑起來,要解答同一個算式就難多了。這是因為慢跑需要更多心力,轉移了系統二的焦點,使得複雜的問題變得難以解答。很重要的是,系統二承擔的責任愈多,就耗費更多精力,所以它希望工作愈少愈好,藉此保存精力–也就是說,系統二的力量大,但偏懶惰。 系統一與系統二如何共同運作 系統二看起來是主導的系統,但系統一其實才是主角,有95%的時間都由它主宰。但由於系統一的運作快如閃電,所以難免會產生問題。遇到這樣的情況時,系統二會伸出援手。系統二天生會監測系統一所啟發的思維與行動,也能加以控制,亦即透過鼓勵、壓抑或調整行為。在正常情況下,系統二能夠推翻系統一,但如果系統一高度情緒化,或系統二太累或心有旁鶩,就無法控制系統一。 系統一與系統二如何影響投資 系統一善於判斷簡單、重複性的工作,從中找到模式。但它不擅長處理新的或複雜的資訊,這類資訊往往存在偏誤–不適合作投資決定。然而,作投資決定時,正應該放慢腳步,聚焦在講究分析的系統二,但我們卻常常回頭訴諸直覺與系統一思維。請記住,制訂投資決定時,一開始的念頭未必正確。以下列出兩個可能衝擊長期投資目標的常見偏誤。 過度自信會礙事 投資人經常從過去的市場週期尋找模式,覺得只要找出過去的模式,就能預見未來趨勢。然而,我們對過去的認識並不完美。大腦通常不會完整考量機率所扮演的角色,因此可能錯誤假設歷史會在未來重演。有鑑於此,我們往往會誇大預測未來的能力,造成過度自信。以投資決定的結果來看,過度自信可能是最嚴重的偏誤之一。 過度自信的投資人往往低估風險,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會挑選出最好的證券或策略,也比其他人更會選擇進出場的時間點–這樣的行為可能導致錯誤投資、過度交易,以及不理想的進出場時機–進而降低報酬,衝擊長期投資目標。 注意情緒超載 市場有起有伏,加上新聞全天候播放,投資人即使經驗再豐富,情緒也可能受到影響。但如果讓情緒化的系統一主導投資決定,有可能對投資結果造成嚴重影響。比方說,追蹤市場日常波動並不明智,因為經常性小幅虧損的痛苦往往大過經常性、同等小幅報酬的喜悅。少花一點心思注意短期結果,聚焦長期目標,能夠改善整體投資決策的品質與結果。 運用行為科學 PIMCO向來深信,行為科學可以讓我們成為更睿智的投資人。正因為如此,我們與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決策研究中心的菁英在相關領域合作。透過這項創新合作,PIMCO支持多元而扎實的學術研究,有助於更深入的了解人類行為與決策過程。進一步了解行為科學如何讓你成為更睿智的投資人。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