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分散股市曝險部位,越來越多投資人考慮擴大投資範圍,納入長存續期債券、管理期貨 (managed futures) 、另類風險溢酬、尾部風險避險等策略。但投資人必須了解,不同的投資策略在何種環境最有可能奏效,又在何種環境的效果會降低。 這張圖在說什麼? 避險策略各有不同,並非都能在市場賣壓時發揮作用。 觀察歷史趨勢,遇到資金轉往安全性資產的時期,高品質主權債 (如長存續期美國公債) 通常能夠有效避險,但如果升息腳步比市場預期更快,則可能締造負報酬。 在市場有明顯趨勢時,趨勢追蹤策略(trend-following strategy)通常表現優異,可跟長存續期債券相輔相成。以利率長期走低為例,順勢追蹤策略可以做空利率,藉此降低利率風險。然而,如果趨勢迅速逆轉,順勢追蹤策略也容易受到影響。 另類風險溢酬策略可能有助於加強趨勢追蹤策略與長存續期債券的綜效,因為這類策略有機會在市場趨勢不明時表現優異,亦能提供非相關性的報酬動能。然而,遇到多個風險溢酬標的同時走低時,即使不常見,另類風險溢酬策略仍可能受到衝擊。 尾部風險避險的可靠性可能較高,但會犧牲短期潛在報酬空間。跟上述投資策略不同的是,尾部風險避險建立在契約型衍生性工具,而不是在可能斷裂的相關性。此外,不同於一般認知,尾部風險避險策略未必會導致預期報酬為負或伴隨成本。 對於投資人的意義 為了讓投資組合達到避險,並沒有一勞永逸的策略。我們認為投資人應該「分散布局多元配置標的」,針對自身需求,在相關性避險策略與直接避險策略中找到理想的平衡點。